各部门、单位:
为切实加强我校2024年春季学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大限度防范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根据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发布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4年春季学期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防范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医科大学
2024年3月15日
广东医科大学2024年春季学期学生心理
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方案
为切实加强我校2024年春季学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大限度防范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根据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发布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4年春季学期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防范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2024年春季学期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专班,积极推动工作联动
为了防范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方责任,构建预防、预警、干预的“全链条”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坚决防止因工作不到位而导致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学校成立学生2024年春季学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听取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问题。专班成员主要如下:
主 任: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
副主任:学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院长
成 员:宣传部、学生工作部、保卫部、教务部、医院管理部、总务后勤部、研究生院、人文与管理学院、附属医院心理科、网络与信息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心理健康与教育中心教师。
(二)发挥学院心理辅导站积极作用
各学院心理辅导站继续加强学习《广东医科大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修订版)》,进一步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流程,结合本学院的特点与实际,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解决学生的发展性心理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预防、发现、甄别和转介学生的障碍性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危机的防范和初步干预。同时,组织各学院辅导员使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做好学生心理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
二、加强心理识别,及时跟进干预
(一)更新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工作台账
不断完善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台账,坚持每两周更新一次。学院辅导站及辅导员要重点关注台账中的重点名单,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充分了解同学们的假期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学生在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是否存在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疏导,鼓励重点学生定期预约心理咨询,以便及时准确掌握学生近况。
(二)善于捕捉“弱信号”
各学院辅导站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心理委员等群体作用,指导他们关注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疏导学生轻微心理问题,加强排查有补考、休学复学、考研失败、就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自身或家人有重大疾病、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等学生的排查。特别关注不能返校、有补考和重修的同学。研究生还应加强关心实验进度缓慢、毕业论文完成困难学生的心理情况,尽量协调学校各部门,解决学生现实困难问题,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三)做好全校心理体检工作
开展全校学生心理健康体检工作。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性格优势,与寻找生命意义。同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并给予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适应学习生活。
(四)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咨询服务
1.各学院和班级群开展本院心理辅导工作,积极进行学生心理疏导。班级心理委员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向辅导员老师汇报,并给有需要的同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于一些难以处理的个案,转介到心理健康与教育中心做进一步的工作。
2.心理健康与教育中心开通线上心理咨询预约,为学生及时提供专业心理服务。安排心理咨询老师轮流值班,对休学或未返校的同学开放线上咨询方式。将预约心理咨询的途径、注意事项等,通过公众号、学院心理辅导站、心理委员等传达给同学,保证同学们了解心理咨询预约流程,有需要时可以及时求助。
3.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与对接学院的联系。心理健康与教育中心老师加强对高危预警的学生进行回访,同时主动与台账名单中未曾到过心理健康与教育中心咨询的同学建立联系,将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前移。持续加强对已经确诊或疑似精神心理疾病同学的心理咨询,实现对学生心理状态的跟踪服务,同时加固心理老师与同学的联结。
4.规范心理问题学生转介诊疗制度,构建“一生一策一团队”制度。畅通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到校医院、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及时转介疑似患有严重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到专业机构接受诊断和治疗。
5.加强队伍建设,组织专家对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人员进行培训、督导,提高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宣传,发挥正向引导作用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继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丰富教学形式,探索“理论教学+体验教学+行动参与”多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积极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组织各班召开一次心理主题班会,做好新学期规划,用好故事给新学期赋能。
3.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力度。开展辅导员“心理沙龙暨心理案例分享研讨”系列活动,提升学工队伍心理危机识别、心理危机干预、心理问题案例处置的能力;开展系列心理工作应用指导培训及讲座,加强辅导员谈心谈话技术培训,掌握与心理困难学生家长沟通的策略与技巧等等,提升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心理委员的培训,发挥心理委员作为心理健康的宣传员、观察员、陪伴者的角色作用。
(二)第二届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
通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活动,让学生通过心理活动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完善发展各种关系,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减少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开展具有学院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织学院心理辅导站、书院或学生组织,通过申报承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院专业特色,发挥学生的艺术、社会实践、创意等特长,丰富心理活动的趣味性。
2.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展心理专业的特色沙龙,通过艺术疗愈、叙事之夜、绘画治疗、沙盘治疗等团体辅导、讲座等,将专业温暖的心理学体验让更多同学所了解。
(三)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宣传作用
1.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心理委员微信群等媒介进行新学期心理适应、心理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介绍情绪疏导和心理防护的方法。
2.开通“积极表达性书写”栏目,以24项积极心理品质为书写主题,引导学根据当月推出的积极心理品质,如善良、谦逊、热情等,向全校学生征稿。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见解、故事以及想说的话,疗愈自己,也通过这些积极表达的故事,传递心理正能量。
3.发挥心晴小屋微信群的作用,辅导员将关注到的心理困难学生邀请进群,群内每日推送和分享丰富多彩的心理正能量的资料。
(四)发挥学生朋辈作用,提高学生心理自助与助人能力
1.发挥学生朋辈心理成长中心作用,组建一批优秀的学生心理助人者,提高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能力,进一步发挥朋辈群体在学生心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2.开展班级心理委员心理MOOC培训。通过心理MOOC培训,班级心理委员能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和应对措施;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自觉开展班级心理辅导工作,协助院、校开展相关工作。所有班级心理委员及学生朋辈心理成长中心学生干部,必须参加培训,持证上岗。
3.开展第二届“心灵使者”大赛。为学校心理委员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提升心理委员的朋辈助人心理技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心理委员们与同学的建立信任关系。
四、加强协同联动,研判学生对敏感问题的关注情况
(一)从防范学生心理危机事件角度,对教学、考试、实习、后勤保障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工作进行分析评估,做出妥善安排,避免因安排不当引发学生不满情绪和过激行为。
(二)在对学生做出补考、重修、处分、退学等涉及其重大利益的决定以及获悉学生有升学和就业困难时,心理健康工作要同步布置、同时开展,防范引发心理危机事件。
(三)对校内容易造成人身安全问题的建筑物或高危点进行清查和登记;完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宿舍楼、楼顶等场所的安全设施设备,严格管理各类可能导致自伤或伤人的工具。加强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易发地段的安全管理和巡逻巡防。
(四)妥善管控和应对涉学生心理健康的舆情,避免对学生产生负面“暗示”, 防止不当报道引发次生伤害或灾害事件。
五、注重家校沟通,建立家校联动机制
(一)对重点关注学生,尤其有心理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等学生,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引导学生家长提高维护子女心理健康的意识,理解和照顾子女情绪,加强对子女的精神支持。
(二)重点做好与休学学生、患有严重心理或精神疾病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指导学生家长增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意识,融洽亲子关系,给予学生有效心理支持。
六、注意总结,做细做深个案分析
(一)建立常态化研判机制
各学院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定期组织开展面上学生情况研判、重点关注学生情况研判,根据研判情况及时制定或调整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措施,增强工作的时效性与精准性。
(二)经验总结共享
各学院和心理健康与教育中心要及时对学生心理危机成功干预个案进行总结,把好经验、好做法推广到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践中。同时,剖析个案处理中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和教训。
(三)及时报送相关信息
各学院要在学生危机事件(包括学生自杀死亡、学生自杀未遂、成功干预学生自杀等)发生第一时间报送相关信息,本科生报学工部,研究生报研究生院。
学工部、研究生院在学生自杀事件发生24小时内、一周内、一个月内分别报送相关材料至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处。
(四)加强工作反思
学生危机事件应急处理基本结束后,对事件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对学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进行全面查摆,举一反三,改进工作。
抄送:学校领导,学校各基层党委、党总支部、党委各部门、工会、
团委,各民主党派,侨联。
广东医科大学校长办公室 2024年3月1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