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首页
聚焦医工融合--第六届亚洲临床工程论坛备受多国学者关注
时间:2023年11月07日 16:17 来源: 作者: 最后编辑:王梦


IMG_256

115日,由广东医科大学主办,日本大阪滋庆教育集团、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上海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和松山湖医工融合创新中心等单位协办的第六届亚洲临床工程论坛在中国东莞和日本大阪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召开。

本届论坛主题为“加强医工融合·发展临床工程”。来自中国、日本、孟加拉国、缅甸、尼泊尔等国的60多位临床工程技术领域专家学者,分享临床工程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及科研成果,研讨加强前沿医学和工程学的创新融合,促进新时代临床工程的全面发展。

IMG_257

广东医科大学副校长丁元林教授致开幕辞,大阪滋庆学园理事长浮舟邦彦、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万遂人教授致贺词。开幕式由大会执委会主席、广东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林林教授主持。

IMG_258

       广东医科大学副校长丁元林致开幕辞

丁元林代表学校指出,广东医科大学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健康事业进步,主动适应教育部提出的人才培养新要求,在医工交叉融合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2003年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20年率先在广东省开办了智能医学工程专业,2023年与东莞理工学院联合开办了“药学+应用化学”“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智能医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3个医工融合专业。此外,与地方和其它院校共建了“松山湖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和“医工融合联合创新学院”,成立了广东医科大学松山湖健康医疗大数据工程中心、纳米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积极探索医工交叉融合的新路径、新思路和新模式。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医工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积极探索医学+人工智能的培养,推动医工交叉融合领域核心技术和生命健康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的协同攻关。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推动医工融合、培养面向未来的临床工程人才,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打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IMG_259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主任委员李斌(左);广东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林林(右)。

在开幕式后的特邀演讲环节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主任委员李斌分享了“2022年度中国医学工程领域十大进展”特别演讲,李斌主任指出虽然前期的医学工程具有专业能力不足、影响力不足和社会认可不高的困境,但医工融合的发展,医学工程在新政策、新技术、新成果和新产品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学工程在防护物资应急保障、远程医疗、核酸检测、医学图像分割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广东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林林教授作题为“广东医科大学医工类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的学术报告,他从医工概念到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深入讲解,介绍医工融合的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案例,教学改革如卓越医用电子工程人才培养创新班项目,广东医科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开办的“电子信息工程+智能学工程联合学士学位”是广东省首个联合学位项目,不断整合资源推动产教研深度融合。

在报告环节中,来自中国、日本、孟加拉国、缅甸、尼泊尔的12位专家就亚洲各国的临床工学——临床工程人材培养方面的现状与课题以及亚洲各国的BMECE的融合发展及对医疗制度的贡献进行深入讨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郑丽沙介绍了“北航医工交叉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她指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新知识、新技术爆炸式增长,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等技术引发新的社会变革,新的教育方式和模式不断涌现,对医工交叉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一系列探索医工交叉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医疗科技创新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陈昕介绍了“产教融合培养医疗器械卓越工程师”的经验,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医学装备部主任何仕辉介绍了“大型医用设备效益分析与评估”,上海健康医学院临床工程技术专业主任陈正龙介绍了“上海健康医学院临床工程技术专业发展与实践”,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学工程处处长刘麒麟介绍了“医疗器械评价—从证据到指南”,南方医科大学卫生与健康管理研究院弓孟春介绍了“基于大型教学医院构健全院级多模态数据平台的探索”,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副院长彭永军介绍了“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IMG_260

在对话环节中,各国学者围绕“亚洲各国临床工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交流。中日友好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刘学军介绍了“中国血液净化临床工程技师在发展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铎儒介绍了“眼病数字智能诊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杨华元介绍了“中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院长邵义明作了题为“医工融合赋能重症医学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报告。

论坛特别设立优秀壁报奖颁奖和展示环节,为参会教师和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展示科研成果的平台,“第六届亚洲临床工程论坛”壁报展示共收到中外有效壁报55份,分别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广东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大阪高技术专科学校临床工程师系、大阪滋庆学园出云医疗护理专科学校、学校法人滋庆学园札幌护理医疗专门学校临床工程师系、姬露医科专科学校、北播磨综合医疗中心等14家单位来稿。

经专家评议,评出了五个三等奖、五个二等奖、五个一等奖。在颁奖环节中,我校5幅壁报作品上榜,其中,刘欣媛组的作品“基于罗丹明B荧光技术的食品级微塑料快速定量分析”获一等奖;朱虹组的作品“促血管生成的复合 TPMS 骨组织工程支架在下颌骨缺损再生中的应用”,丘文峰组的作品“基于PaddleSegCT腰椎实现椎间盘横断面自动重建”获二等奖;许嘉悦组的作品“便携式智能监测输液仪”,王展组的作品“咽拭子包装袋剥离装置”获三等奖。展示了我校师生优秀的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

IMG_261IMG_262IMG_263

亚洲临床工程论坛始于2012年,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动亚洲国家和地区临床工程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造福人类健康为宗旨。本次论坛在临床工程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教育体系、人才培养、医工融合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促进了亚洲各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临床工学技术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和发展。

本次论坛受到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南方都市报、羊场晚报(羊城派)、广州日报(新花城)、东莞日报(东莞+)、顶端新闻(看南粤)、广东医科大学官微等多家主流媒体相继进行宣传报道。广大网友积极点赞、好评、转发,为第六届亚洲临床工程论坛增添更多关注。(文/刘怡婷 图/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审核/林林)

IMG_264

 

 

友情链接
广东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