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第 22 届 IEEE-国际学校和医疗器械与生物传感器研讨会 (MDBS’2024)在松山湖召开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12-05

11月20日, 22 届 IEEE-国际学校和医疗器械与生物传感器研讨会 (MDBS’ 2024)暨 第15届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国际研讨会(BHE’ 2024) 在美丽的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召开。本次大会由IEEE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广东医科大学人工智能与心脑血管工程(AICARE)湾区实验室承办。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医学工程研究院、香港心脑血管健康工程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此次大会成功举办是学校在医工交叉领域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也必将推动学校跨学科科研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快速提升

大会以“心脑血管健康工程:智能、 创新、 联结、 融合”为主题,全球顶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智能化与创新技术推动心脑血管健康的管理与预防工作。IEEE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主席、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王冬梅,广东医科大学书记校长卢景辉,大会主席、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院 (IAMBE) 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广东医科大学人工智能与心脑血管工程湾区实验室主任张元亭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本次大会主题与广东医科大学 “融合,链接,引领,创新”的发展理念深度契合。近年来,学校先后建设了健康医疗大数据工程中心,人工智能与心脑血管工程湾区实验室,松山湖医工融合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启动建设国内首个医学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坚持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领医学发展新方向。

广东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表示,学校立足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以新医科建设为契机积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全力发展智能医学与健康大数据、医工融合与学科交叉,以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医工融合引领推进医学服务科技创新;学校邀请张元亭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牵头组建广东医科大学人工智能与心脑血管工程湾区实验室,以此汇聚国内外智能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拔尖创新人才,链接政、产、学、研、医、融各方资源,着力培养医工融合创新型人才,带动学校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发展,助力高端医疗器械与医疗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会主席张元亭教授表示,广东医科大学拥有丰富的优质医疗资源,良好的临床实验平台,因为与广东医科大学秉承共同的发展理念而走到一起。东莞具有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是世界著名的科技创新之城,在众多大学中选择与广东医科大学合作,并把业内非常重要的国际会议放在东莞举办,是因为对东莞这座城市和广东医科大学这所大学充满信心。

IEEE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主席、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王冬梅以”Advancing Biomedical AI for Addressing Global Health Challenges”为主题进行了报告。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学Alison Noble 教授做了关于智能婴儿超声研究报告与新进展。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学崔占峰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张勇教授,上海联影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法,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员杨赓等专家围绕体外诊断,智能穿戴设备等技术领域进行了主旨报告。南方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陈霏教授介绍了用PPG评估血管硬化及血压的研究工作。特别地,丁晓蓉教授组织的由中外十几名专家学者参加报告的无袖带血压技术特别研讨会,受到与会者广泛关注。张元亭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马婷、电子科技大学副研究员丁晓蓉分别担任会议主持,广东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林林院长担任特邀讲座主持,博士教师程灿、范绍灿、赵磊、朱雄峰在大会上进行了学术分享。

IEEE-国际学校和医疗器械与生物传感器研讨会是由 IEEE 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旨在促进医疗器械与生物传感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技术创新和学术交流。本次会议致力于解决医疗器械和生物传感器技术临床应用,加速多学科资源整合以应对心脑血管健康领域复杂挑战等关键问题和促进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及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推动技术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为行业难题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方案与创新思路,推动持续创新, 进一步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合作层次。

   

张元亭教授于2024年3月受聘成为广东医科大学心脑血管智能医疗器械领域首席科学家。2024年5月,广东医科大学与香港医学工程研究院签署“人工智能与心脑血管工程湾区实验室”(简称“AI心工程实验室”)共建协议,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这次会议的召开必将激发出更多的创新火花,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文、图/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审核/崔金超)